当前位置:品淘范>社会热点 >   正文

CoreWeave强势反弹近42% 内幕实在让人惊个呆

导读: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,美国AI云服务提供商CoreWeave正式登陆纳斯达克,成为2025年美股市场最受关注的IPO之一。这家由英伟达CEO黄仁勋重金押...

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,美国AI云服务提供商CoreWeave正式登陆纳斯达克,成为2025年美股市场最受关注的IPO之一。这家由英伟达CEO黄仁勋重金押注的算力企业,以约1375.7亿元人民币(189.39亿美元)的市值完成首秀,尽管募资规模与估值较原计划缩水,但其背后展现的AI算力赛道潜力与行业泡沫争议,仍引发全球投资者热议。

上市首日股价震荡:市场热情与谨慎并存

CoreWeave开盘即跌破40美元的发行价,最低下探至37.5美元/股,但盘中一度反弹至41.89美元,最终以发行价收盘。这一波动反映出市场对AI算力赛道的高关注度与短期估值分歧。

CoreWeave强势反弹近42% 内幕实在让人惊个呆

招股书显示,CoreWeave原计划以265亿美元估值融资25亿美元,但最终募资规模下调,市值定格在189.39亿美元。这一调整被部分机构解读为“AI泡沫降温的早期信号”——随着美股科技股估值回调,投资者对高度依赖资本扩张的AI企业趋于理性。

从加密货币到AI算力:CoreWeave的逆袭之路

CoreWeave的崛起堪称行业转型典范。公司最初以加密货币挖矿业务起家,后抓住AI算力需求爆发的机遇,转型为专注于高强度AI工作负载的云服务商。目前,其全球32个专用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源、液体冷却和网络架构,提供比传统云服务商更高效的AI算力解决方案,吸引包括OpenAI、微软等头部客户。

财务数据印证了其增长势头:2024年营收达19.15亿美元(约139亿元人民币),同比暴涨736%,但同期亏损也扩大至8.63亿美元(约62.6亿元人民币)。三年累计亏损14.88亿美元的背后,是公司对AI基础设施的激进投入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CoreWeave营业利润率已转正,显示其规模效应初现。

英伟达的“双重角色”:股东、供应商与最大客户

作为CoreWeave的核心支持者,英伟达在此次IPO中额外认购2.5亿美元股票,持股比例超5%。此外,英伟达不仅是CoreWeave的GPU主要供应商,还通过采购其云服务贡献了后者2024年15%的营收。这种深度绑定凸显了黄仁勋对AI算力生态的战略布局——通过扶持下游服务商,巩固英伟达在产业链的绝对话语权。

黄仁勋近期公开表示:“未来对算力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。”这一判断与CoreWeave的扩张逻辑高度契合。尽管市场担忧算力供过于求,但黄仁勋强调,新型AI模型(如DeepSeek R1)的复杂推理需求将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升级,进而利好英伟达及其合作伙伴。

AI泡沫争议:狂热后的理性回归

CoreWeave的IPO遇冷引发了行业对AI泡沫的反思。2022年以来,美股科技股经历多年狂飙,标普500动态市盈率已达26.36倍的历史高位。高盛等机构下调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,加剧了市场对算力过剩的担忧。

然而,部分分析师认为估值回调并非坏事。CoreWeave市值缩水表明资本更关注企业盈利能力而非单纯增长故事,这或促使AI行业从“烧钱竞赛”转向可持续模式。黄仁勋在近期财报会上亦坦言:“客户对算力的需求远超当前供应能力。”长期来看,AI推理、机器人、数字孪生等新兴场景仍需海量算力支撑,CoreWeave的分布式架构或成关键基础设施。

结语:算力革命的下半场

CoreWeave的IPO既是AI算力狂潮的缩影,也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标志。短期估值波动难掩算力革命的长期价值,但企业需证明其商业化能力方能赢得资本持续青睐。随着英伟达等巨头加速生态布局,AI算力赛道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理性甄别“真需求”与“伪泡沫”,或是把握下一轮机遇的关键。

内容